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2008-02-28 07:50:38
  • 0
  • 0
  • 0
 

前几天要从悉尼回北京了,想给朋友们买点当地的礼物,结果却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因为在日用品中要找出一个Made in Austrilia而不是Made in China的东西确实很费劲。往往我们是看到一个很好的东西,满怀欣喜地跑过去,翻一下标签,只好又悻悻地放回去,因为又是一个Made in China。如果是Made in Austrilia的话,就会贵很多。例如我们看到的澳大利亚的考拉毛绒玩具,中国制造的标价5.99澳元,有一天我在悉尼电视塔上的商店里看到了澳大利亚制造的考拉,结果价格就变成了25澳元。

手工品贵可以理解,因为有很多人工在里面,那么大规模制造的IT和家电产品又是如何呢?今年我去美国圣地亚哥和澳大利亚悉尼的时候都去当地的家电卖场看了看,结果满眼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

先说一月份的圣地亚哥,BestBuy是美国最大的家电卖场,里面的产品从电视、电脑到手机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从产地来看,大部分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我先来到了电脑的展区,发现只有惠普、东芝、索尼、Acer、Gateway(已经被Acer收购)几大品牌。有意思的是,我们竟然还发现了一台标着IBM Think的台式机,看起来很古老的样子,这说明以前这里也卖过Think的产品。找来店员一问,怎么没有看到Lenovo的Think产品,回答却让我很失望,“我们早就不卖Think的产品了”。看来内地的PC品牌要进入美国的主流IT渠道,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然后我又去了彩电的展台,发现日韩系的索尼、夏普、三星、东芝占据了主流,其他的只剩下美国本土的HP和欧洲的飞利浦点缀其中,我没有发现任何中国的彩电品牌。

二月份在悉尼,我又去逛了当地的家电零售店。悉尼这里倒是没有BestBuy,当地有一个比较有名的零售品牌叫做Harvey Norman,既卖家具,也卖家电,当然也卖IT产品。这里的笔记本电脑的品种就更少了,我只看到了Sony、Toshiba、Acer、HP、Compaq几个牌子,台式机则有HP、Compaq、NEC,还有PRYON,不知道是哪里的品牌。

后来我又去了一家叫做Bing Lee的家电连锁店,据说是一位华人在几十年前创立的,现在在澳大利亚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在这个店里,令我失望的是我仍然没有发现任何的来自中国内地的品牌,倒是看到了华硕Asus的大幅促销海报,货架上也摆放了好几个品种的华硕的笔记本电脑。在这里,我看到的电脑品牌有Toshiba、HP、Compaq、Acer和Asus。

综合我在两地的粗略考察,可以说当我进入到国外的任何一家家电(IT)连锁店,满眼的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却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内地品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的悲哀。一个只有产品、没有品牌的企业,怎么可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尊重?记得我以前曾经听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海尔在纽约、巴黎、东京、香港最繁华的地方都有广告,但是为什么在这些家电连锁商店里面却都看不到海尔品牌的任何产品呢?由此可见,要改变西方国家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印象,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我个人觉得从品牌的角度来看,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中国品牌要想在西方主流市场取得突破,难度确实更大一些,因为这个涉及到国家形象、文化等很多软性的指标,而这些东西单凭企业本身可能是很难改变的。例如我在悉尼去小学接我的小侄女的时候就碰到了一位家长,她是马来西亚的华裔,听说我是从北京来的,她马上问我,听说北京的空气质量很差,是不是这样的?我看着头顶的蓝天白云无言以对,只有说已经比以前好多了。这些东西好像跟中国产品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西方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产品的印象。我们短时间内也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寄希望于时间来改变这一切。

当然,面向商业客户(B2B)的中国品牌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要大一些,去年华为不就在欧洲主流市场全面开花了吗?前几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前一段时间他们公司给一家跨国电信设备商做了全球客户满意度调查,这个倒不稀奇,因为几乎年年都会做,但是这一次客户让他们增加了一项内容,就是品牌调查。结果,在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品牌中,华为排在第一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